□王静亭
八朝古都开封,有着拥军优属、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。早在1987年就率先叫响“视人民如父母、把驻地当故乡,视军队如长城、把军人当亲人”的口号,至今仍响彻全国。进入新时代,开封先后九次荣获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称号,连续十次荣获“河南省双拥模范城”称号,奏响了双拥工作的时代最强音。
加强组织领导
把健全双拥机制作为先行保障
坚持党委统揽。开封把双拥体制机制建设纳入“一把手工程”,把党委、政府推进部队建设纳入“战斗力工程”,把解决军人“三后”问题纳入“稳后方工程”。定期召开指挥部会议、常委议军会等会议,每年制定军地互办实事“双清单”,为部队练兵备战提速。
坚持部门联动。强化党对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的领导,“戎装常委”每月点评双拥工作,形成纵向一级抓一级,横向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部门参与、军地协同、运转高效的双拥和退役军人工作体系。
坚持政策主导。先后出台《开封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》等双拥政策法规50多个,形成较为完善的双拥政策体系,全面保障了广大官兵的切身权益。
展开剩余75%聚焦强军目标
把服务练兵备战作为核心要务
作为驻军大市,开封坚持把保障部队战备训练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,勇当部队战斗力坚强后盾。
合力推进拥军支前工作。出台《开封市拥军支前协调机制》,为驻地、来汴及途经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。建成市军供站,全力做好营区驻扎、官兵食宿、物资补给等保障,打通了快速高效的拥军支前保障链路。
着力解决部队发展难题。先后解决驻汴部队营房高压线改道、机场周边净空、营区配套设施建设等40余项问题。特别是在解决三家店训练场问题时,市委、市政府挂图作战,一周一次现场推进会,投入5000万元资金,清退3000余亩地上附属物,新修4.5公里战备路,训练场面积由原来的750亩扩大至3500多亩,成为全军最大最好的空降训练场。
全力服务练兵备战。定期走访慰问,利用八一、春节,市领导深入驻军以及边海防官兵家中走访慰问,先后赴吉林、江西等地慰问外训官兵,激发官兵保家卫国热情。坚持城舰共建,投入500万元完善舰载配套设施,每年拿出30万元慰问官兵,改善官兵生活条件。
营造尊崇氛围。成立退役军人医院,全市10个县区均有双拥“一街区、一广场”文化阵地,各行各业积极参与拥军惠军活动,全市407家拥军企业和拥军门店挂牌,让真情温暖广大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。
发挥驻军优势
把助推地方发展作为重要职责
“让开封更加出彩,让人民更加安康”是驻汴官兵对“第二故乡”的共同期盼。
驻汴部队先后与14个贫困村和4个社区结为帮扶对子,资助贫困学生206名,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00余万元帮助他们如期脱贫;与10个乡村结成“军民共建党支部”,在乡村振兴中践行使命担当;创建11所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,建设2所“八一爱民学校”,开展20余场国防教育课堂、40余场“军营开放日”以及5万多人次“少年军校”等活动,广大青少年国防观念得到全面加强。
2021年夏,驻汴官兵闻“汛”而动,经过八昼夜奋战,救助群众8062人,封堵管涌、决口1310米,充分展现了人民子弟兵的勇毅担当。
全面落实政策
把回应官兵期盼作为鲜明导向
开封始终秉承“把部队的小事当成大事,把官兵的难事变为易事,把军人军属的家事当成公事”的原则,用真情实意为军人军属排忧解难。
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方面,推行阳光安置工作机制,军转干部、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安置率均达到100%。
解决军人家属就业方面,不设置附加条件和名额限制,每年都指令性安置一批随军家属。从2023年起,每年拿出8个事业单位岗位对符合条件的未就业随军家属群体定向招聘。
在军人子女入学方面,实行“点菜式”优待,建立军分区汇总、双拥办协调、教体局落实的绿色通道,每年解决近300名军人子女入学需求,同时在部分学校设置“拥军班”,让军人子女接受最优质的教育。
开封还成立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领导小组,设立涉军维权合议庭,全力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。
2023年开封代表河南省在中部战区专题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;2024年被中部战区表彰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先进单位,被七部委表彰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;今年再次荣膺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……翻开厚重的开封市双拥画卷,一笔一画浓墨重彩。站在新的起点上,开封军民将继续同心协力、脚踏实地,振奋精神、锐意进取,一步一个脚印把开封双拥工作推向前进。
启运配资-股票杠杆-杨方线上配资股票-炒股配资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